熔模精密鑄造相對于所有的冷加工手段而言,都屬于“長流程”工藝,從系統論的角度看就很容易理解:需要控制的因素越多,每一個控制點上的差異都會累計到最終的系統輸出結果——產品質量上綜合表達。如左圖,近30個環節,而每個環節中還基本都有設計、裝備、工裝、材料、工藝等因素組合,累計下來的控制點就達到150個以上,每個控制點上1%的差距,累計到系統最終輸出時,產品質量的差距就是100%和22%的差距。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包括從事精密鑄造行業的專業人士,經??床怀鲋袊木荑T造企業和歐美日精密鑄造企業的制造過程中的差別卻能一眼看出產品的差別的根源。 事實上,精密鑄造等熱加工領域的創新都是一個“微創新”構成的系統集成創新,正因為這個特點,熱加工領域出現重大創新往往是很困難的,在熱加工領域追求創新也是很容易產生挫折感的:每一個細微的創新點總不能帶給科技人員成就感,而能產生成就感的創新可能需要其投入畢生的精力,但,一旦成功,在很長一段時間也是別人難以模仿和超越的。SIIC技術就是精密鑄造領域的系統集成創新。 系統集成創新必須有理論指導,SIIC技術的理論指導就是蘇章仁教授經常講的“技術科學”。技術科學是一套準確識別需求信息、價值工程信息和科學技術信息之后并將之最有效組合的思想方法和技術手段。沒有這樣一套方法論,系統集成創新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技術科學”的缺失,將使得科學技術只能在點、線上發揮作用,卻很難形成面上的創新效應。 |